ARTISTS:CICINNUS/艺术家专访/肖珊珊/轮廓,是我看待世界的方式/cicinnus/artists/20131016
http://cicinnus.com/bookpic/2013101612223989108.jpg
放大
240
上载日期 2013-10-16 12:29:51

自幼艺术便是她生活的一部分。


肖珊珊的外公胡一川是中国二十世纪美术史上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不仅创作了许多极具历史价
值的优秀作品,更为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的创建作出了巨大贡献。珊珊自小受到浓厚艺术
氛围的熏陶,使她有着敏锐的艺术触觉。在中央美术学院与法国第戎国立高等艺术学院的求学经历
为她拓宽眼界,她开始从不同角度重新审视东西方文化与审视自身,深入思考各种艺术问题。充满
探索精神的她大胆创新,作品尝试结合多种艺术形式表达,由此引发关于“艺术作品”本质的讨论。
对于作品,珊珊始终忠于大胆奔放、特立独行的天性,以张力饱满的表现主义风格对话世界,她说,
“画作需要诚实对待自己的内心。”



                                                                                《露宿者—购物车》 2008


对于外公生平的贡献,珊珊说,“幼时只知道他画画很出色,直到长大后才清楚他对中国美术史的
重要价值。他所做的一切是无法超越的。”尽管幼年的珊珊总陪伴在外公身边,但胡一川先生却没
有教过她画画。在他看来,艺术是无需传授的,艺术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只属于创作者本人,因此需
要创作者亲自去观察、发掘与创造。如此开放式的教育,给予珊珊无限自由创作的空间,也让她思
维更活跃,“小时候的我难以静下来循规蹈矩地去练习传统艺术的基本功夫。而现代的艺术表现形
式更贴近我的性格特质——不喜欢随波逐流,总喜欢想别人所想不到的东西。”



                                                                          幼年的珊珊与外公胡一川先生

 


                                                                              《历史告诉我们什么》 2006


2006年,肖珊珊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对西方艺术理论认识不满足的她,选择到法国第戎国立高等
艺术学院继续深造。谈到国内与法国艺术教育的区别,珊珊坦言,“国内教育专注于‘如何去表现
美’,却缺乏指导学生‘展现自身认为美’的过程。学生长期被动地按照‘标准’来评定美,到了
自主创作,就会感觉迷失、彷徨,抄袭的风气也随之形成。”在法国,前期学习围绕技术基础为主,
到了二三年级,会要求学生发掘自己的艺术问题,并通过作品、实验等方法主动寻求答案,“每个
学生在学院必须树立‘你是谁,你是做什么的’形象与口碑,让全院师生都清楚你的创作计划和艺
术观点,进而取得更多的了解和帮助。”



                                                                       《露宿者—街头盲人》 2008

                                                                            《露宿者—超市手推车》 2009

                                                          《露宿者—红与白》(单色系列)》 2009

                                                                                   《露宿者—醉》 2009


在珊珊就读的学院,学生可“共享”所有老师(同时也是艺术家)与工作室,当学生带着自己的课
题去接触每位不同观点、不同学术领域的老师时,得到各个方面带有不同艺术主观性或理论性的理
解和反应,学生需要不断考虑各方意见,甚至据理力争自己的创作权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
作思维逐渐变得严谨而理性——每一次讨论都是对作品的重新审视,经过多次分析、总结,作品也
渐渐趋向成熟。“学院每年实行淘汰制,所以‘明天又去战斗!’是我们每天都会说的一句话。这
样的训练,潜移默化地培养出我们主动去尝试、要求的能力。”



                                                                                  《叫喊的图像》46幅绘画 2010

                                                                            《死亡的自诉》 散文摄影 2010

                                                                 《纪念碑系列》 行为影像作品 2010


法国的艺术课程涵盖绘画、雕塑、装置等,在短时间内,学生需要根据不同课题完成不同类型的
作品,对于刚接受全新教育模式的留学生来说,这样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回忆艰辛的留学时光,
珊珊发出感慨,“相比之下,国内太‘容易’做艺术了。”伴随日益成熟的艺术态度和思考模式,
她有规划地进行艺术探索,自身艺术问题和创作方式也逐渐形成并发展。



                                                                      《演说家》 无声动画影像作品 2011


“我的视觉语言是‘轮廓’。” 四年里,通过各种作品的实验与积累,珊珊找到自身的艺术乃至人
生的课题。“我以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世界,尤其是观察人的时候,我总是从大轮廓去把其看清,
我相信,表面状态所散发出来的,就是内在的一切。”她将对世界的认知与创作路线紧密联系一起,
以敏锐又深入的观察力,结合坚实的写实基础,运用绘画、雕塑、影像、摄影等多种实验性的表现
手段来诠释对生活的所见所想。



                                                                《东游记-等待祷告的阿拉伯妇女 壹》 2011


尝试过多种艺术媒介创作的她,绘画始终是她最钟爱的艺术形式,“我享受创作过程的感觉与状态,
而不是最后的成品。因为想到‘画’的动作,已足够兴奋。”创作对于珊珊来说,是一件极其冷静
的事情,“我倾向于力量性、爆发性而具概括性的事物,看似随性、简单的涂画,事实上,是长时
间多重深刻思考的结果。”



                                                                                  影像作品《桃花园》的绘画


在精巧勾画出人物结构关键的一笔一触中,充分表现珊珊对形体、结构、运动、明暗、虚实和色彩
等全面知识的锤炼,似是而非的独有艺术语言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可能。回想一路走来,她认为,
所触及到的都是“基础”的一部分,概括来说,分为技术运用与逻辑思维两个方面。如今,她开始
重新探讨绘画的根源——笔划的运用,用她的话来说,如同“用颜料来传达国画精髓”一般。把作
品的创作过程和结果并存的表现方式,是她对“绘画”一种新的尝试,她把这种创作方式称为“工
作室理论”,引发艺术界对于 “作品”属性问题的讨论,同时,为当代艺术带来一道鲜活的能量。



                                                   《尼罗河上的故事》工作室盖面摄影/665幅影像绘画 2011



【CICINNUS对话艺术家】


CICINNUS:最喜欢哪位艺术家的作品?
肖珊珊:对创作带来深刻影响的有很多位,例如梵高、戈雅、德拉克洛瓦、毕加索、培根、基佛等,
多数是生命力比较强,带来革命性影响的艺术家。



CICINNUS:在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是什么?
肖珊珊:会随身携带笔记本,把每时每刻突发的灵感记录下来。一个灵感的补充想法会在不同时间
录到不同的本子里,最后我会把这些灵感的记录碎片搜集到一起,到需要创作的时刻再付诸实现。



                                                                                    法国留学期间的手记


CICINNUS:上一年第一次个人展览期间有没有遇到印象深刻的事情?
肖珊珊:我每天在展馆等候观众进场参观,当观众感到迷惑时,主动上前介绍。我认为,艺术家
需要走出自己的圈子,尝试让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的人都能够理解自己的作品。我很看重艺术家
的自主性——首先明白自己在做些什么,清楚自己为别人做了些什么。



                                      早期作品,珊珊笑说:还看出是“实物”的作品都是刚上大学时画的


CICINNUS:你的外号是什么?身边朋友怎样形容你?
肖珊珊:从小到大都有一个外号叫“猫”;回到广州后,被朋友称为“话题终结者”。



CICINNUS:最喜欢/讨厌哪种类型的人?
肖珊珊:有才华的人特别能吸引我;比较看不惯做事只求效果,虚有其表的人。
CICINNUS:近期最想去的地方?
肖珊珊:南美洲。



                                         游历土耳其、叙利亚、约旦、以色列、埃及时所创作的《东游日记》


CICINNUS:最近在看什么电影/音乐/书籍?有什么好推荐?
肖珊珊:电影比较少看,个人不太喜欢有故事情节的片;书籍以理论性为主,最近因为准备“公共
艺术课程”,在看“社会人类学”;音乐除了摇滚,都喜欢,偏爱古典和电子。



CICINNUS:有没有个人小癖好(工作or生活上的特别习惯)?
肖珊珊:现在还有咬手指的习惯。
CICINNUS:喜欢做什么运动?
肖珊珊:走路,也喜欢打任何球类运动。
CICINNUS:最珍爱的私家珍藏品是什么? 
肖珊珊:7岁时,爸爸送我的熊公仔直到现在还陪在我身边。



                                                                            7岁时爸爸送的熊公仔一直陪伴身边


CICINNUS:童年最印象深刻的是什么事情?
肖珊珊:小孩子的调皮事基本都做过。曾试过“离家出走”一晚上(事实上只有1个小时左右)。



CICINNUS:在心情最郁闷的时候会干些什么?
肖珊珊:很不开心的话会用哭来发泄。
CICINNUS:想到回哪个年代生活?为什么?
肖珊珊:战争的年代,换句话来说,是能充分体验自身价值的年代。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只相信
眼前所看到的事物,却从事着“不太现实”的艺术工作。有时候,会被很多在“付出劳动力”的人
所感动,哪怕在做最简单的工作,都是自我价值的展现。这也是与我当艺术家价值观上相矛盾的地
方。



                                                                        《东游记-男孩与玩具枪 叁》 2011


CICINNUS:有没有鲜为人知的特异功能?
肖珊珊:不知道算不算特异功能,我的观察能力算比较强,能轻易从神态、动作等就看懂一个人。
虽然带有主观性,但在大多情况下都看得比较准。






 

*本文为CICINNUS施蓝原创文章,版权归CICINNUS施蓝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推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