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PENDENT MAGAZINE:『花卷』Vol.36 温驯的外衣
放大
0
上载日期 2022-3-17 18:35:03










目录
缪斯
铅笔裙和高跟鞋 |一
采风·Audio
内心深处的回音 |二
随心
他和他的花园 |三
采风·Vedio
游离的时间 |四
漫町漫话
生而为奴 |五
五万光年
中国梵高 |六






*铅笔裙和高跟鞋*



Mark Peckmeizian 摄





当我们在做定义的时候,就是在赋予事物一个 “边界”。
这些“边界”也许描绘出了事物本来的面貌,也有可能将事物既定在世俗中。


Mark Bryan是一名机器人工程师,业余时间也是一名足球教练。现在和妻子生活在德国小镇的他已是4位孩子的父亲。在40年前偶然的一次机会中,Mark第一次穿上了高跟鞋,此后他便逐渐地成为了通勤路上最引人侧目的景色。



“每当听到有人告诉我,我的穿着给予了他们勇气,这都会激励我继续坚持这么做。作为一名足球教练,我喜欢帮助年轻人,这不仅仅局限在这项运动上,我也希望他们能够成为有责任心的社会成员。”

















时装片“Can You Walk a Mile in Mark Bryan’s Louboutins” 

由摄影师Mark Peckmeizian刊登于《Interview》2021年3月刊

* 图片与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心深处的回音*




Echoes through my heart
我心中的回音
Echoes through my heart (Oh)
我心中的回音
Echoes through my heart
我心中的回音
Echoes through my heart
我心中的回音


Oh, my deepest lonely
噢,我最深沉的孤寂
Why don't we waste another day
為何我們不再多消磨一天
Starin' out my window in the mornin' rain?
從我窗外看著早晨的雨
Oh, my deepest lonely
噢,我最深沉的孤寂
They never listen anyway
反正他們從不聆聽
In the witchin' hour, while the city sleeps, we're wide awake
在午夜,當城市沉睡,我們如此清醒

……



—— Birdy 《Deepest Lonely》


Vol.36
[ Deepest Lonely ]
Birdy 《Deepest Lonely》.mp300:00/03:54

* 图片与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他和他的花园*



梁庄,一个处在急速变化时代下的中国村庄。从《中国在梁庄》到今天的《梁庄十年》作家梁鸿用了十年时间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那些惊人的故事,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对于这个地方的热爱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对一个个人的表情,一个个人的面容的热爱。

我今年在回梁庄的时候,看到曾经写过的五奶奶,她又在村头坐着,又在跟大家一块说笑,他们还在打牌,还在聊天,种地的还在种地,喝茶的还在喝茶。我觉得太珍惜了,我对他们充满了无限的热爱。

十年过去了,梁庄到底怎么样了?






《梁庄十年》,作者:梁鸿



大胜







我忍不住想把他写下来。写他和他的花园。
他家就在我家后院隔一条路的位置。小时候,我家没有压水井,右边隔壁二婶家没人的时候,我们只好提着水桶到后面他家打水。我们姊妹互相推托,谁都不想去。不是因为他家里的人对我们不好,而是不敢贸然踏进那颇有点神秘的院落,尤其女主人又太容易用同情的眼神看我们。
在我的记忆里,很少见到这家的儿子,韩大胜。我十几岁的时候他应该是二十多岁。他先是当兵,然后到外地参加工作,每年也就回来一两次的样子。他皮肤黝黑,五官端正,腰挺得笔直,偶尔眼神相接,和他一脸微笑的父母相反,非常严肃,还有点犀利。他很少主动和人搭话。当然,也可能是当时我们太小。就这次回家的感觉而言,他还是很愿意和人说话的,只是并不主动出去交往。
2010年左右,大胜向矿上请假,父亲生病了,他得回家照顾段时间。父母就他这一个独子。没想到,这一回来就是十年。
大胜的父母亲是村庄里面最和善的老人。他家门前的那条路是村庄内的主路,每天吃完饭,早、中、晚,他们都会站在院门口看到路过的人就打招呼,那脸上洋溢的笑容,善良、关切,没有探听任何消息的意味,任谁都会被感动。但他们好像很少去别人家串门、停留,更别说聊什么天了。
在得了食道癌之后,大胜父亲变得极为衰弱,每日需有人扶能走动一两步,大胜母亲自然无法胜任。大胜回来伺候一段时间,发现父亲根本不能离开人,就办了停薪留职,回来照顾老人,他老婆留在厂里继续工作。
大胜拆掉原来的瓦房——那红瓦青砖的房子曾经是梁庄最结实最豪华的房子,也是他父亲一生最引以为豪的作品一一缩小比例,改成一个三间平房,用留出的空地开辟了一个花园。
大胜延续了父母的习惯,见人点头微笑,但很少主动去找别人聊天,或到哪家喝酒、交往,也很少邀请别人到家。每一天,大胜都忙着倣各种家务,打扫、做饭、喂饭、做各种琐事,隔几天推着轮椅带父亲到医院看病、拿药。在不多的闲暇时刻,大胜就待在他的小花园里,挖沟翻地,拔草除菌,种花栽树养鱼。他从院子里接出水管,修一个方形池子,在池子里装上净水转换器,种上荷花,养上金鱼。他一点一点整理花园里的土,拣出石子、草根,撒有机肥,种上花籽,插上枝,吊上花盆。两三年过去,花园初见形状。一到春天,沿着花园三面篱笆栽种的月季抽芽开花,园内的大丽花、荷花、星星草、地锦草,一层层花铺过去,把地面铺成花地毯,把花园衬得雍容华贵,繁复热闹。
又几年过去,大胜的花园变成了梁庄一景,越来越精细,越来越美了。
然而,父亲还没去世,大胜母亲就突然中风。待办完父亲丧事,大胜又去矿上,这次办了早退,踏踏实实回梁庄,一心一意照顾母亲。妻子一有假期,也会从外地赶回来。大胜母亲一开始连人都不认识,整个脑子都糊涂,这两年有所好转,偶尔有村人到他家里去,她还努力睁着眼,一一喊出名字。
人们都说,不光梁庄,就是方圆几十里,谁能找出大胜这样的孝子?更何况,大胜还是抱养的。为了照顾父母亲,自己连孩子都不生。“生孩子”的细节我们当然无从得知,但是,作为一个“抱养”的儿子,这里面蕴含的意义可就多了。在梁庄和周边村庄,很多抱养的孩子往往比亲生儿女更照顾家里。他们从小忍受闲言碎语和莫名的歧视长大,但当家里需要回馈时,却付出不止一倍两倍的辛苦,甚至因此不惜令自己的小家破碎掉,好像一定要证明什么,这里面有着不为他人所知的道德包袱和压力。
此时正是深夏。
大胜家左边院墙的两排月季花开得艳丽异常,旁边的一棵桃树上,每颗桃子上都罩着粉色纸套。紧靠路的位置,是一个长方形的荷花池,荷叶亭亭,随风摇摆,荷叶中心还存有昨夜的雨水,椭圆形的清水随着荷叶的摆动而左右滑动,却并不掉下来,好像荷叶下面有什么磁场一样。花园里面,大丽花开得正浓,牡丹只有旺盛的绿叶,还有一些开着细小粉花的,贴在地边,像是花环。阳光透过玫瑰、月季,照射到这些小花小草上,生出一种耀眼的美。花园正中央,是一个小小的荷花池,一枝粉色的荷花从肥大的荷叶里伸出来,深绿色的池水倒映着蓝天白云、荷花、荷叶,周围瞬间变得安静,蝉声远去,大地清凉无比。
村庄的每户人家,都会在自家门口种几株月季,几棵凤仙花、鸡冠花,靠院墙栽一些牵牛花或凌霄。但是,像大胜这样,如此精心打理,仿佛要把自己精神的某一部分融入其中的,还真是不多。
也许是听到了我们在外面的喧闹声,半闭的院门打开,大胜从里面走了出来。他的脸更黑了,眼睛非常疲倦,人很瘦。他老了很多。
大胜招呼我们进院子里坐坐。
院子里,一个极瘦小的老太太坐在轮椅里,头向一边歪垂着,一只胳膊也软绵绵垂向地面,她脖子上围着个婴儿用的小围巾,接住不断往下流的涎水。看到有人进去,她努力想把头抬起来。
大胜走过去,扶着她的头转向我们这个方向,对我们说:“现在比以前强多了,以前谁都不认识,有人来了,一动不动,现在总想试着认人。”
这是大胜母亲。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当年那个笑眯眯的白胖老太太。无论怎么看,也没有丝毫相像。她瘦得完全脱形了。
我们走到她身边,大姐握住她的手,大胜扶着她的头,让她看着姐姐。大胜母亲着大姐辨认良久,最后犹豫着说:“这是梅?”
“是啊,是啊,你认出来了?”大胜和姐姐激动地叫。
“梅,梅啊,大胜母亲伸出另一只手,使劲握住大姐,梅,梅,你看我啊,成这样子了。”
“你看,她能认出人了,之前两三年谁都认不得。我每天给她做康复,她也可努力,手一抓住单杠就不松。
大胜边说边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牛角梳子,一下一下梳母亲的头发。
大胜指着旁边的二姐三姐,大胜母亲一一认了出来。到了我,她直直地盯了好长时间,眼睛里一片茫然
“这是小清啊。”
大姐把我拉到她身边,蹲下来让她看。
她抓住我的手,手像枯枝一样,瘦得只有骨头,却非常有力。她使劲看着我,最后无望地摇摇头,眼泪从眼角浸了出来,说:“我是一点用也没有了,一点用也没有啊。”
大胜安慰她说:“小清一直在外面上学,要是走在街上,我猛一下都认不出来,别说你了。”姐姐问大胜单位那边怎么办?
大胜说以前停薪留职是一分不给,办早退后,按照他的工龄,还可以发个基本工资。不过,老婆还在上班,俩人加在一起勉强算够,老太太现在吃的都是维持的药,也不是很贵。
“那你一个人能撑下来吗?”
“也没办法啊。人病了,谁都没办法。我老婆是每几个月回来一次,回来也能帮一下。”
大姐拍着大胜母亲的手说:“婶子,你看你这儿媳妇,又给你挣钱,又回来伺候你,以后可别再说人家了。”
大胜母亲不喜欢自己的儿媳妇,周围的邻居都知道。当年大胜带老婆回来,大胜母亲觉得她长得不好,人看着又不机灵,配不上自己儿子,就爱搭不理,还经常挑刺,批评人家碗刷得不干净、地扫得不好、说话不得体,把一个小姑娘说得哭了一遍又一遍。
旁边的一个老邻居也哈哈笑,说:“就这,大胜爹活着的时候还在说人家哩,说人家照顾得不好,你看现在,全梁庄,就你最享福,老嫂子,你还说不?”
大胜母亲头歪着,使劲往下点,她想说话,可是嘴太慢,急得直流眼泪。
大胜扶着母亲的头,说:“逗你呢,别急。”
整个院子水泥铺地,地面平整光滑,物品简单有序。大胜母亲身上的棉布碎花上衣、裤子、脖子上的围兜都很干净,轮椅的把手轮子闪着锃亮的光,一切都经过精心打理。没有放弃,没有衰败没有一丝赘物,简洁到几乎让人不适的地步。
大胜母亲后面,有一个低矮的类似单杠的东西,这应该就是大胜所说的母亲恢复臂力用的器械。轮椅前面,架了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个有吸底的碗。大胜说母亲每天吃饭像打仗,她的手不能协调动作,拿勺子非常艰难。大胜要在一旁鼓励加帮助,一顿饭从热到凉,再热热,又凉,往往需要一两个小时。
我们要走了。大胜母亲紧抓着大姐的手,她不愿我们离开。在她眼睛里,我清晣地看到死亡的阴影,看到她的恐惧。这是我从小到大在许多村庄老人眼睛里看到的。在村庄,死亡就是一次次公开的教育,让你对生命产生敬畏,同时,也慢慢习惯这样的无常。
大胜站在母亲旁边,目送我们出去。
在快到门口的时候,我看到院子角落边的桌子上摆着一副牌。牌分成几行放,有长有短,周边围着四张牌,看样子是在算命。我很想过去看看,大胜算出来的是什么命。
那张桌子充溢着寂寞,这寂寞释放出来,覆盖整个院落。就像大胜。他脸上潜藏着忧郁,这是他常年孤独和辛劳所累积出来的气息,和他的花园一样,非常美,美得让人伤心








完 



* 图片与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游离的时间*




看到水,我们能感受到它的流动;

夜晚时抬头看向天空时,我们也能体会到一种流动;

而现在看着桌面上的玻璃杯,我只是觉得是我离它太近而忽略了它的变化。









Director : Thomas Blanchard

Dancer : Alice Regnouf

Production : Sébastien Guérive




* 图片与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生而为奴*





猫,大概率是外星生物无疑了,上至八十岁,下到两三岁,就没有它们驯服不了的人,结果你还得乖乖说出:真香。



猫奴、房奴、孩奴、老婆奴 …… 豆瓣作者“谷雨”的新作《生而为奴》就生动的展示了自己的“为奴”日常。从拥有让人吸得欲罢不能魔力的黑猫“鸦片”,曾浪迹公园称霸江湖的女侠“十三”,到活力十足一刻都停不下来的豹猫“千寻”,猫咪们洒脱的个性在水墨的表达下活灵活现。



总之,文艺的桌子上怎么能没有猫呢?






























*中国梵高*



中国梵高 China's Van Goghs (2016)
导演: 余海波 Haibo Yu / 余天琦 Kiki Tianqi Yu
编剧: 余海波、余天琦
主演: 赵小勇 / Yongjiu Zhou / Yue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荷兰 Holland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英语
上映日期: 2016-12
片长: 82分钟(电影版) / 52分钟(电视版)



大芬村,位于中国东南部的深圳, 是世界最大的油画村。



从最初只住了20名油画工的小村,到现在成为向世界输出一百亿张“作品”的仓库,当积淀过认真和某种憧憬的画作跨海去到世界各地的精品精品店和沃尔玛等的大卖场时,那份光芒是属于谁的?



大芬村的画师赵小勇, 在大芬村画了二十年《梵高》的作品, 培养了几位弟子, 也在画室里结婚生子。



小勇一直有个心愿:到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看看真迹。






荷兰国家博物馆正对面不远处那座现代风格的建筑,就是赫赫有名的梵高博物馆。它在《艺术新闻》全球博物馆百强排名中位列第34,夹在榜单上一堆以国家、宫殿、君主、元首、财阀命名的场馆中。






如织的游人鱼贯而入,饱览梵高真迹后又蜂拥而出,周围的纪念品商店就成了这种文化旅游的直接受益者。在那里,人们可以花几欧元买到印有梵高画作的明信片,也可以花几十上百欧买到质量不同的仿作。但来自全球各地的游人们恐怕不会想到,这些仿作竟出自一批中国农民工之手。



纪录片《中国梵高》讲述的就是深圳大芬村画匠们的故事。






* 图片与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


稿件来源
封面/ 选自BasicShit
缪斯/ 图片归原作者所有
采风·Audio/ 音频来源于网络
随心/ 文字归原作者所有
采风·Video/ 视频归原作者所有
漫町漫话/ 图片归原作者所有
五万光年/ 视频归原作者所有






《花卷》,广州:CICINNUSART.[401]

2021年4月2日

出品:CICINNUS & 角刀牛

主编:FaYe-LaY

执行主编:角刀牛

 

花卷 • Vol.36

温驯的外衣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字由施蓝艺术整理编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