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NEWS:被多巴胺迷惑的脑神经/cicinnus/art news/20150403
bookpic/20154315331582727.jpg
放大
0
上载日期 2015-4-3 15:55:12
“《科学美国人》杂志的一篇文章提出,让人上瘾的毒品通过神经递质多巴胺激活脑部的奖励系统,
这种“激活的状态”就是艺术家产生灵感的源泉——许多艺术家们愿意承受毁灭性的情绪障碍和精神
疾病,故意用药物诱导产生这样的精神状态,打破大脑健康的平衡,从而在他们的创作中获得灵感。”



今天要聊的话题比较敏感。话题的起源是来自于美国华盛顿的行为艺术家Bryan Lewis Saunders。他在偶然的机会下
尝试过吸毒带来的幻觉后,觉得非常有趣,于是从1995年起他开始了一项艺术实验,通过服用不同种类的毒品和致
幻药物令自己产生不同程度的幻觉,然后每天为自己画一幅自画像。迄今为止他已经创作了超过8000张自画像,而
这一项创作实验还在继续。


这是在服用了一杯大麻酒之后画的自画像。

吗啡,剂量不详。

4片布他比妥(镇静剂)

2瓶止咳糖浆。(咦,这位大叔会写中文)

这是0.5克可卡因。

10毫克Ambien(美国产的一种安眠药)
















不难想象,Bryan此举引发了众多的争议,有人说他“拿生命玩艺术”、“用艺术解读世界毒品”、“喜欢嗑药的自恋癖”
“以艺术的名义吸毒”……众说纷纭。然而真正的、纯粹的艺术创作,不是为了迎合,而是创作者自身情感的一种宣
泄与表达,在创作的过程中,他们不需要考虑市场与世俗的接纳,只想将心中脑中的情绪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其真正能够带给人满足的,不是最终的成品。而是在创作过程中的那种突破自我与世俗道德约束后带来的源自精神
再延伸自肉体的快感。
其实考察一下艺术史就会发现,众多流传已久的经典文学、美术、音乐的缔造者以及真正的大艺术家,许多都与毒
品或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脱不了干系;也有很多证据表明,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作家,如歌德、
柯尔律治、华兹华斯、司各特、雪莱、拜伦、德·昆西等,他们相关作品的创作可能都多少与鸦片有关,有些作家还
患上了鸦片瘾。并且,许多作家在患上鸦片瘾之后,才创作出了最著名最好的作品。由鸦片幻觉形成的城市和庙宇,
被英国著名散文家和批评家德·昆西在1821年出版的自传体小说《一个吸鸦片者的自白》中形容为富丽堂皇超过了巴
比伦。而萨尔瓦多·达利说:“我不嗑药,我自己就是毒品。”
没有毒品,一些伟大的艺术作品可能确实无法诞生。然而艺术家通过服用毒品来激发创作灵感,这里的真正问题在
于,吸毒是一种戕害自身健康的行为,在如今人人都紧密相连的社会,吸毒并不只是个人的事情。吸毒不仅戕害自
己,还会连累家人,而艺术家吸毒,极有可能会造成模仿效应。对于艺术家们来说,尽管吸毒有“激发创作灵感”的
作用,因此受到的诱惑也比一般人更强烈。但正是因为他们的身份和示范效应,他们更理当为全社会禁绝毒品做出
表率作用。


*以上部分文字内容引用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推荐作品